埋儿奉母故事感悟,埋儿奉母的主要内容

由:admin 发布于:2024-07-25 分类:人格魅力感悟 阅读:26 评论:0

对埋儿奉母故事的看法

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古人写来用于稳定封建社会的。故事几乎都是要求人无条件服从长者的。虽说如此,除了百里负米、亲尝汤药、扇枕温衾等一些平常的可以做到。里面的故事大部分古人是做不到的。但是二十四孝里有一个不平常的故事,却可能发生。这个故事就是埋儿奉母。

《郭巨埋儿》出自《二十四孝》,讲的是汉代有个叫郭巨的人,担心若拿钱供养了儿子,就会影响供养母亲,于是夫妻商议:不如亲手埋掉自己的儿子,节省粮食供奉母亲。这就是所谓的“埋儿奉母”的“孝亲”故事。

这种背景下,以“埋儿”方式行孝,势必会显得非常“不慈”、“不义”,不仅会让郭巨,也会让郭巨的父母显得“不慈、不义”。而这种陷父母于不慈不义的做法、最终实际上仍是一种“不孝”。典源 原文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 郭巨是晋朝人,他小的时候家里还算比较富裕殷实,但是后来父亲去世之后,家道就慢慢的中落了。郭巨把所有的家产都分给了自己的两个弟弟,而自己什么都没要,只是留下了年迈的老母,由自己来抚养。郭巨对母亲十分的孝顺,有了什么好吃的,第一个就是送给自己的母亲吃。

埋儿奉母的故事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埋儿奉母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总之,埋儿奉母的典故是古代孝子郭巨埋儿以奉养母亲的故事,这一故事不仅仅是对孝顺行为的赞美和推崇,更是对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的一种传播和倡导。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对于孝顺的重视与崇尚,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若不合人情事理,就是天天大鱼大肉,也是不孝。何况仅仅是为了让老娘吃口好的,就要杀无辜的幼子?这就是陷亲人于不义,罪莫大焉!这算作孝的话,那就真没天理了。

生产力低下,生活贫困,只有“减员”活命,埋儿救母终不能长久;没有法治观念,把儿子生生活埋,是要杀人偿命的。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郭巨的做法未免太极端了,虽然埋儿奉母的故事现在还在二十四孝之中,小编也建议大家看看就好,不要模仿。与其把孩子活生生杀死来让老母亲过上好生活,为什么不能去努力工作赚钱,这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玩具不想要就扔掉。

所以,可以说“埋儿奉母”这个故事就是宣传孝道到达极致之后的一种表现形式。很多人反对的不是这个故事背后的孝,而是这个故事本身的荒诞离奇以及它反映出的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讽刺了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同时批判了愚孝。郭巨埋儿的故事主要讲的是郭巨为了养活母亲,打算埋掉自己的孩子,以节省粮食供养母亲。郭巨埋儿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礼教思想中的“孝道”,同时也提醒要注重人的生命权和尊严,尊老爱幼的道理也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郭巨埋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欺骗就是不好的。郭巨埋儿以鲁迅原话来说,是以不情为伦纪。这两种扭曲伦纪的行为被当成榜样顶礼膜拜是在诱导人们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会导致不正之风。

2、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但是郭巨的孝是一种愚孝,他并不是一个对事态有预见性的人,也不是一个具有理性行为的人,更不是一个有真正爱心的人。原文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3、郭巨竭尽全力奉养母亲,尽量让自己的儿子不去分母亲的食物,这是多麽虔诚的一颗孝心啊。儿子死去,郭巨哪有不悲伤的道理,只是他懂得人死不能复生,想到母亲年事已高,若是因孙儿的死悲伤过度,身体会承受不了,所以叫妻子不要惊动母亲,埋了儿子。

4、讽刺了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同时批判了愚孝。郭巨埋儿的故事主要讲的是郭巨为了养活母亲,打算埋掉自己的孩子,以节省粮食供养母亲。郭巨埋儿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礼教思想中的“孝道”,同时也提醒要注重人的生命权和尊严,尊老爱幼的道理也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埋儿奉母》反映了什么?

《二十四孝》是古代二十四名孝子在生活中行孝的故事集,计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等共24个人物至孝的故事。

“埋儿奉母”孝德故事不宜较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此话不无道理,我国古代还有“二十四孝”的故事。但据《新安晚报》昨日报道,最近安徽省六安市以“二十四孝”为题材画成图片,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却引发了争议。

埋儿奉母 (选自二十四孝)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
二维码